揭秘:蓝田之战楚国为什么会败给秦国?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愤恨张仪以六百里土地欺诈楚国,使楚国与齐国绝交,而后反悔以6里之地搪塞。楚怀王大怒,不顾大夫昭阳等人的劝阻,以老将屈匄为统帅,柱国景翠为副统帅率领70余名将领倾全国之力进攻秦国,并攻陷汉中。同时,楚国的盟国齐国联合宋等进攻魏国,企图为攻秦打开一条坦途。
而秦国一方面以樗里疾为统帅联合韩魏进攻齐国,另一方面派遣名将魏章与楚国老将屈匄相持于丹阳。楚军大败,损失八万多人,将领屈匄被俘。
丹阳获胜后,获胜的秦军得意忘形,而楚国的年轻将领景翠抓住秦国朝野上下的心理。率领奇兵,突袭武关,咸阳近在咫尺,楚军士气大震,直逼咸阳。与此同时,察觉到危险的秦惠文王赢驷召集魏章、 樗里疾、?甘茂、?司马错等将领率领20万与楚军在蓝田大战,秦王赢驷亲自在前线督战,双方打的天昏地暗。
与此同时,秦国同盟魏韩联军绕过楚国方城,攻取宛城,自逼楚国腹地。在楚怀王的多次催促下且大军后路被秦军包围的情况下,景翠不得不秘密撤军,损失惨重,最终以楚国求和而告终。
而这次大战,楚国失败的原因:
首先,君主的能力。楚怀王要弱于秦惠文王,并且楚怀王意气用事,不以合纵壮大自己的势力而意图单纯凭军力取胜,便注定了楚国的失败。
其次,论军力而言,不管是将领还是战斗力,秦国都要强于楚国,而且楚怀王用人不当,屈匄虽然不失为名将,但其战略眼光远远不及昭阳和景翠。
最后,就是齐国的违约。蓝田之战,齐国违约,导致没有牵制的韩魏联军轻松攻下宛城。
而这一战,也为日后鄢郢之战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特别是在秦惠文王这位君主在位时,秦国开始蚕食山东六国,为一统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秦国不仅需要一支精锐之师,更需要才能卓越的名将。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
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就王翦来说,在战国末期的秦灭六国之战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赵国、楚国等大国,就都是王翦率军消灭的。当然,对于秦国来说,名将远远不止白起、王翦这两位。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魏章,无疑是一位被人忽略的秦国名将。
一
首先,魏章本为魏国人,后投奔秦国,与张仪一同侍奉秦惠文王。在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是互相邻近的两个诸侯国。虽然魏国一开始压制了秦国,但是,后者在商鞅变法逐渐强大,反而后来居上,形成了对魏国的压制。更为关键的是,强大起来的秦国,还吸引不少魏国人才前来投奔,比如为秦昭襄王制定远交近攻策略的范雎,就出自魏国。当然,就魏章和张仪这两个人才,也来自于魏国。投奔秦国来说,张仪成为秦惠文王信任的谋士,而就魏章来说,则成为一位秦国武将。
秦惠文王十二年,楚怀王十五年(西元前313年),楚怀王派屈匄等三名大夫联合齐国夺取了秦国的曲沃(今河南省陕县西南),继而包围於中(今陕西丹凤县商镇东南至河南浙川县西南丹江流域)。对此,秦国虽然强大,不过,因为当时楚国和齐国已经联合在一起了,秦国无法以一敌二。所以,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割让商於(今河南省淅川县西)之地六百里为诱饵,引诱楚怀王解除楚、齐联盟。
二
在此背景下,楚怀王果然中计,也即楚怀王贪图商於之地的富庶,不听陈轸等人的劝告,一面派使者与齐国解除盟约,一面派使者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当然,对于秦国来说,自然是不和真的将商於之地送给楚国。所以,张仪回到秦国后假装从车上掉下来受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不见楚国使者。楚怀王以为这是与齐国断交不彻底的原因,于是派勇士宋遗到齐国辱骂齐宣王,齐宣王大怒转而与秦国缔结盟约。等到秦国和齐国结盟之后,张仪告诉楚国使者并非割让商於之地六百里,而是自己的封地六里。
楚国使者回国后将此事转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得知被骗后大怒,所以发兵攻打秦国的於中,并且楚怀王任命柱国景翠为主将,包围秦国的盟国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省禹县东北)。对此,秦惠文王自然不敢大意,派遣魏章率军救援秦国的商於之地,还让樗里疾率领联合韩、魏两国反击楚国。到了公元前312年,樗里疾所率领的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魏章的部队会合。
三
同年,秦国大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交战,楚军大败,被斩首八万,楚国大将军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屈匄被俘后遭处决,秦军乘胜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在丹阳之战,或者说是汉中之战中,魏章、樗里疾、甘茂等人联合指挥秦军,成为秦国击败楚国,夺取汉中之地的功臣。对于汉中之地来说,非常靠近秦国的关中之地,甚至距离秦国的都城也没有多远的距离。
因此,如果汉中之地一直被楚国占据的话,必然会对秦国的腹地造成直接的威胁。现在,魏章等人夺取汉中之地后,不仅解决了这一威胁,而且,秦军还可以用汉中之地作为平台,以此沿着汉水进攻楚国的疆域,比如白起就在秦昭襄王时期发起了鄢郢之战,一举攻破了楚国都城。所以,魏章等人夺取汉中之地,自然是大功一件了。
四
最后,楚怀王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大怒,增调楚国的军队深入秦国境内,发起了蓝田之战。此战,秦、楚两国战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虽然楚国大军一度攻入到秦国腹地,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楚军大败。在蓝田之战中,魏章、樗里疾等人全力抵抗前来进攻的楚国大军。在蓝田之战进行的时候,韩、魏两国也趁机出兵,直指楚国的南阳之地,迫使楚国撤军,楚怀王被迫割让两座城池与秦国议和。在秦惠文王时期,魏章是能够和樗里疾、甘茂相提并论的名将。不过,秦惠文王死后,其子秦武王嬴荡继位。对于秦武王来说,比较厌恶张仪,所以将张仪赶出了秦国。因为魏章是张仪举荐的武将,在张仪失宠之后,魏章也无法在秦国立足了,只能跟随张仪一起回到魏国。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战国时期,秦国有朝廷大臣推荐亲信将领在外统兵的传统,如张仪与魏章、范雎与郑安平就属于这种关系。执朝廷大臣与亲信将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张仪失势后魏章也被驱逐,郑安平投降赵国后范雎也辞职归乡。就魏章来说,回到魏国后的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也即其回到魏国,没能东山再起,毕竟当时的魏国,已经在秦国等诸侯国的重创下走向衰落了。因为参与的战役不是太多,加上结局不知所踪,所以魏章成为一位被人忽略的秦国名将。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作者[语兰]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zlan/202508-1855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语兰”
本文概览:揭秘:蓝田之战楚国为什么会败给秦国?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愤恨张仪以六百里土地欺诈楚国,使楚国与齐国绝交,而后反悔以6里之地搪塞。楚怀王大怒,不顾大夫昭阳等人的劝阻,以老将屈...
文章不错《蓝田之战楚国为什么会败给秦国?》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