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方针
人口与城镇化目标: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201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6亿,城镇化水平约达到47%,城镇人口约为6.4亿人;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城镇化水平为56~58%,城镇人口达到8.1~8.4亿人。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增长速度。2006年至2010年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控制在4%以下,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24万平方公里以下。2011年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控制在3%以下,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8万平方公里以下。
城镇化发展方针:坚持“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功能完善、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安全高效、文化昌盛、人居环境良好”的城镇发展策略。
2)城镇化发展分区
东部地区发展指引:按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要求,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重点城镇群的发展和资源整合,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小城镇转移和适度集聚,与中心城市形成网络状的城镇空间体系,防止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的过度集聚。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发展原则,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支撑能力。加大环保投资,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抑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沿海地区应合理安排城镇布局,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布局引导,禁止超采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加强沿海海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灾情预报管理。
中部地区发展指引: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加快城镇发展,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大力培育城镇群和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城镇群的人口吸纳能力。加强以省会为主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小城镇支农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粮食主生产区要处理好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煤炭等能源基地要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能源基地建设要与城镇发展相互依托。加强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部地区出海通道建设。
西部地区发展指引:按照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集中式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和完善区域和省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县城、工贸和旅游型小城镇。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保障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结合能源基地建设和资源开发,做好新兴城市的布局与协调,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健康转型。加快陆路门户城市和边境交通枢纽城市发展,促进沿边开放和能源通道建设。扶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镇的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西南省区要妥善处理人地关系紧张问题,通过中心城市和重点镇的发展吸纳农村人口,聚集中小企业和地方服务业。西北地区通过牧区小城镇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增强灾害救助能力。
东北地区发展指引:按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要求,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援助机制,增强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促进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振兴。加强东北与东北亚各国、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内部的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口岸城市和港口城市发展,促进沿边开放和沿海开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联系,完善区域城镇网络,提升城市对农林牧地区和能源矿产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搞好森工地区、国有农场地区城镇建设,促进农业、林业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森林、湿地和黑土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工作。完善区域协同的防洪排涝体系。
3)城镇空间组织与格局
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以城镇群为核心,以促进区域协作的主要城镇联系通道为骨架,以重要的中心城市为节点,形成“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格局。多元是指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机制和不同类型的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空间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多极是指依托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城镇群和中心城市,带动不同区域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网络化是指依托交通通道,形成中心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紧密联系、优势互补、要素自由流动的格局。依托国家主要陆路交通通道、江河水道、海岸带,以城镇群和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系密切、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
城镇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带七轴”的城镇空间格局。一带指沿海城镇带,是沿渤海、东海、黄海和南海的沿海城镇发展带。重点发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重点城镇群,促进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北部湾城镇群的发展。加强沿海通道建设,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引导国家实现全面发展。七轴指七条依托国家主要交通轴形成的城镇联系通道,依托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含长江)、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含京广、京九线)、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陇海-兰新线)、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包括西宁)、兰州—成都—昆明—南宁—海口、上海-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交通通道,加强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合理组织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与扩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重点地区城镇发展指引
重点地区包括城镇群,跨省级界线城镇发展协调地区,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和海岸带等。这些地区在提升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协调区域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城镇化的政策引导和城镇发展的管理。
重点城镇群发展指引: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是重点城镇群,它们是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对提高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国际服务职能,增强对内对外的辐射能力;要优化这些地区城镇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促进城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确定主导产业和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密度;加快城镇的网络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接驳;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统筹城乡空间的整合;创新区域管理机制。
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和海岸带发展指引:重要江河流域、湖泊地区应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流域地区综合开发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并处理好水环境保护、防洪、发电和城镇供排水的关系。合理布局工业和城镇,重点控制上游地区的环境污染,建立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转移支付机制。保护海岸带完整性和稳定性,统一规划与分配海岸线资源,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海洋港口和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该类地区主要指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地区、洞庭湖地区、鄱阳湖地区、洪泽湖地区,海岸带及海岛地区。
跨省级界线城镇发展协调地区发展指引:在产业和城镇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进行省际协作的地区,要健全协作管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跨省级界线城镇发展协调地区包括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与东北三省的交界地区、苏皖交界地区、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浙赣皖交界地区、晋陕蒙交界地区、甘青新交界地区、川滇藏交界地区、川滇黔交界地区、川渝交界地区、鄂赣皖交界地区、鄂豫陕交界地区、粤湘赣交界地区、黔湘桂交界地区等。
5)城市发展指引
国家中心城市: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这类城市要提升在外向型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于世界的金融、贸易、文化、管理等中心,起到带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重点城镇群发展的核心组织作用。武汉与重庆是新兴的国家中心城市,分别为长江中游城镇群、成渝城镇群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内陆开发开放的高地。
陆路门户城市(镇)、边境地区中心城市:位于我国边境地区的陆路门户城市和边境地区中心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相邻国家和地区合作,重点发展边境贸易,健全城市功能。门户城市(镇)主要有:满洲里、二连浩特、丹东、珲春、集安、图们、绥芬河、同江、黑河、瑞丽、景洪、河口、凭祥、东兴、亚东、樟木、伊宁、喀什、阿图什、塔城、博乐。重要的边境地区中心城市包括:哈尔滨、昆明、南宁、乌鲁木齐、拉萨。这些城市也是边境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
老工业基地城市:对传统工业为主,产业转型慢,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工业城市,要积极推进科技改造与技术更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矿业(资源)城市:以矿业和其它资源开采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推动产业类型多样化,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加强矿区的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对于新兴矿业城市要加强矿区和城镇的协调发展,避免过于分散的空间布局。对于少数资源枯竭的城市要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对于难以发展接续产业的城市要采取转移策略,适时转移人口。
历史文化名城:要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民族精神。要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协调好新城建设与旧城保护的关系;加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6)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以能源战略、资源保护、运输安全为原则,建立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注重发展水路运输,增加水运的比重,建立布局合理的民航机场体系,逐步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
以中心城市为节点,推行一体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旅客运输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提高门户城市的交通服务水平,强化城市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城市内部交通与区域间交通的有机整合;建立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强化城镇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核心地位,促进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增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边境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完善全国交通网络。一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北京—天津、沈阳、上海、武汉、郑州、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二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石家庄、太原、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南昌、厦门、济南、青岛、长沙、南宁、贵阳、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其中哈尔滨、昆明、南宁、拉萨、乌鲁木齐为国家边境地区交通枢纽城市,它们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漯阜铁路(漯河——阜阳),是连线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一条标准轨距的地方铁路,由河南、安徽两省共同投资修建,武汉铁路局负责管理运营。西起河南省漯河站,经周口站、项城站、沈丘站、安徽省界首市站、太和站至阜阳西(客)和阜阳北(货),全长222千米。按国家原Ⅱ级线路标准修建,设计年运输能力近期500万吨,远期700万吨。2004年,漯(河)阜(阳)铁路紧紧抓住国铁分流运输的机遇,着力组织电煤运输,2004年1至7月份完成货物传送量619万吨,货运周转量7.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2%和110%,增长幅度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创建路25年来最好成绩。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漯阜铁路 外文名 :Luo-Fu Railway? 技术等级 :?复线电气化铁路 隶属铁路局 :武汉铁路局 公司注册地 :周口 管辖范围 :平顶山,漯河,周口,阜阳 简要介绍,线路走向,建设背景,铁路改造,资本运营,增建复线,车站变化,客运简史,临泉支线, 简要介绍 漯阜铁路是连线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一条标准轨距的地方铁路,由河南、安徽两省共同投资修建。地跨豫、皖两省,1975年2月5日全线铺通,结束了豫东无准轨铁路的历史。 漯阜铁路改造典礼 2008年8月,原周口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重组,组建新的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由武汉铁路局控股,属武汉铁路局控股的合资公司,公司管辖运营的铁路包括漯(河)阜(阳)铁路和漯(河)舞(钢)铁路。新公司在武汉铁路局的领导下,进行漯阜铁路电气化改造。 线路走向 该线西起河南省漯河市,向东经漯河市召陵区、周口市商水县至周口市川汇区,然后线路折向东南沿颍河南岸至项城市,过项城后跨颍河至沈丘县,再沿颍河而下进入安徽省界首市,经太和县至安徽省阜阳市。线路全长206.74公里,按国家原Ⅱ级线路标准修建,设计年运输能力500万吨至700万吨,设计时速在80~120km/h。为准轨地方铁路,属武汉铁路局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原周口漯阜铁路公司与原安徽漯阜铁路公司重组)管理。2008年漯阜铁路开始进行改造工作。漯阜铁路是连线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重要联络线,是豫东南和皖西北通往华东地区的便捷能源通道。该线西起京广线漯河站,经河南省漯河、周口、安徽省界首市,经太和县至安徽省京九线阜阳站。线路全长206.74公里,其中安徽境内70.07公里。 建设背景 漯阜铁路建于1973年,线路技术标准低,运输设施及设备简陋,加上开通后一直没有进行大修,路基又出现病害、设施老化等安全隐患,部分路段时速仅为30公里,极大地影响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2007年该线运输量仅为150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煤炭运输的“卡脖子”路段,严重制约著煤炭运输发展。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后,将同时开通客运和货运运输,其中客运时速将达到160公里,货运时速也将不低于120公里。总投资达6.73亿元。届时漯阜铁路将达到上亿吨的运输能力,同时将与大京九、淮南、阜六形成东、西部地区的煤炭运输通道。 漯阜铁路是河南投资修建的一条地方铁路,正线全长276公里,是连线京广、京九国铁干线,豫西通往华东的一条重要联络线和运输捷径。2008年1月,经铁道部批准,原由侯(马 )月(山)运输到上海、南昌局的煤炭经漯阜分流运输,年计画运量达500万吨。为打好抢运电煤战役,漯阜铁路公司成立了抢运电煤领导组,要求管内电厂煤矿和铁路产运销三方密切配合,快装、快卸、快排,他们还利用漯阜路与许昌、新郑地方铁路联网的优势组织禹州、新密等地方煤炭80多万吨,缓解煤炭紧张局面。 漯阜铁路改造典礼 铁路改造 河南省两条地方铁路汤(阴)台(前)铁路、漯(河)阜(阳)铁路将要改建,改建后的汤台铁路线路等级将达到国铁一级,改建后的漯阜铁路线路等级将达到国铁二级,可与国铁直通联网运输。汤台铁路西起京广铁路汤阴站,东至京九铁路台前站,贯通鹤壁煤炭基地、安阳钢铁基地、濮阳石化基地。此次改建投资3.5亿元,主要是加宽路基、更新轨枕,建成后列车时速将由40公里提高到80公里。 漯阜铁路作为河南省第一条跨省经营的地方铁路,是连线京广、京九的重要联络线,预计改建投资7.3亿元,改建后列车时速由45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可与国铁直通联网运输。 漯阜铁路改造典礼 两线改建后豫西地区的旅客及货物到华东去,走漯阜直线,将比上京广、走郑州、绕陇海,缩短运距约300公里,是通往华东的捷径。 据介绍,漯阜、汤台铁路改建成功后,年货运量将增加1450万吨,到2013年预计年货运量达到2016万吨,年客运量达282万人次,为国铁京广、京九线的客货分流发挥重要作用。漯阜铁路西起河南省漯河东站,东至安徽省阜阳车站,全长206.74公里,其中河南段约140公里。该铁路始建于1973年,1990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属地方铁路。因其多数设施超期服役,带病运转情况严重,已成为制约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经国家计委批准,决定对漯阜铁路实行改建。该工程总投资6.37亿元,其中河南段投资4.78亿元。改建后,漯阜铁路线路等级将达到国家新二级标准,牵引方式由蒸汽机车改为内燃机车。 2008年12月29日,漯河至阜阳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在河南省沈丘县宋阁车站举行奠基仪式,这标志著作为河南、安徽两省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的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正式启动。该项目西起京广铁路线上的漯河站,东至京九铁路线上的阜阳北站,是京广铁路与京九铁路的重要连线,投资估算总额约60亿元,计画2010年上半年建成。按照改造方案,漯阜铁路将全线建设成为 国家I级复线电气化铁路 ,设计列车运行时速120公里/小时,并预留160公里/小时提速条件,货物传送量可达1.6亿吨。该工程投资估算总额约60亿元,由铁道部、河南省、安徽省及社会资本采取多元化投资模式共同出资建设,建设工期一年半,2010年下半年建成营运。经过复线电气化改造后,漯阜铁路可以同时开通客运和货运运输,将更好地发挥京广、京九铁路联络线的作用,为豫、皖两省提供一条便捷的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带动铁路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 漯阜铁路改造典礼 资本运营 漯阜铁路上市即将和中国铁路第一股——大秦铁路共同构建中国资本市场铁路运输板块。漯阜铁路西起河南漯河,东至安徽阜阳,全长208公里,分别由河南、安徽两省地方投资,是中国第一条跨省标准轨距铁路。漯阜铁路西接焦柳铁路,中连京广铁路,东接京九铁路,是三大国家铁路干线的重要联络线,将煤炭资源丰富的豫西地区与能源紧缺的华东地区连线起来,被誉为称为“地方铁路第一路”。成功上市后,河南省地方铁路局将是漯阜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打包上市的漯阜公司,其运营范围仅限于漯阜铁路的河南段,漯阜铁路的安徽段由安徽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运营,中国地方铁路中,仅有漯阜铁路和大秦铁路两家盈利。但是漯阜铁路还面临着不利形势:不加快地方铁路网路和通道建设,地方铁路运营将无法形成核心能力和比较优势;随着国家利率调高,贷款成本提高,造成企业现金流紧张和效益锐减。漯阜公司的财务资料还显示:其资产负债率已经从2003年的17.56%上升到2005年的58.95%,据推算,2007年,其资产负债率将会达到71.4%。 漯阜铁路改造典礼 增建复线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漯阜铁路增建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预计2013年底投入运营,截止到2013年6月底还有很多工程没有完成。 2014年4月17日,周口市副市长刘政在结束周口站现场办公会后,又来到项城站附近一处积水涵洞实地查看并在项城市 *** 主持召开加快推进漯阜铁路收尾工程协调会,就加快妥善解决涵洞积水、取土坑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研讨、协商,会议初步确定了力争实现7月1日开通周口至上海客车、2015年元旦开通进疆客车的工作目标,就有关落实措施达成了一致意见。 该工程投资估算总额约60亿元,由铁道部、河南省、安徽省及社会资本采取多元化投资模式共同出资建设,建设工期一年半,2010年下半年建成营运。 4月21日下午,漯阜铁路公司组织召开增开客车工作动员会,漯阜铁路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武汉铁路局漯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和各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动员会。武汉铁路局常务副局长、漯阜铁路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清源主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为力争完成7.1增开客车任务,自即日起开展为期70天的大会战。会议对当前增开客车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当前需要迫切完成的任务有:阜阳西站与阜阳站的接轨、全线路基尽快满足客车提速条件、全线尽快实现接触网供电、全线防护栅栏全面整修完善、全线开通复线、全线各种标志完善、全线平改立全部完成、客技站扩容、客运人员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全线客运信息系统组网联网、全线客服系统完善、客车车辆检修力量补充、全线安全备料充足、申请并通过铁路总公司的安全评估等40多项,任务十分繁重,时间非常紧迫。据悉,本次中国铁路总公司7.1调图,漯阜铁路有望增开周口至上海、汉口至青岛(路过)两趟客车,周口至广州的K1006/1007次列车也有望实现往返,有关协调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2014年6月18号,据说还有部分工程没有完工的原因汉口至青岛的列车取消漯阜铁路行程;周口至上海的列车2014年7月1号的车票在12306网站已经可以查询购买。 漯阜铁路增建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跨河南、安徽两省,线路全长191.339公里,投资估算60多亿元。改造后的漯阜铁路将达到上亿吨的年运输能力,与大京九、淮南、阜六形成东、西部地区的煤炭运输通道,同时还有重要的客运职能,对漯阜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战略意义。 车站变化 漯阜线经增建二线及电气化工程后车站将由由21个车站缩减为14个车站。 原有21个车站分别是:漯河东、西皋、砖桥、谭庄、张庄乡、商水、周口、练集、黄寨、项城、郑郭、沈丘、赵寨、纸店、宋阁、界首、旧县集、太和、界牌集、小梁庄、阜阳西。 缩减保留13个车站分别是:漯河东、谭庄、商水、周口、项城、郑郭、沈丘、纸店、宋阁、界首、旧县集、界牌集、小梁庄、阜阳西。 其中将废弃原周口、项城车站,新建周口、项城两个新车站 新建周口站为二等站(五台七线),项城站三等站(两台五线)(不知道有没有预留到潢川铁路的站台区域),沈丘站三等站(三台五线),界首市站三等站(三台五线),太和县站三等站。 新周口火车站位于老周口站南约3公里的处田路口村,周口新火车站已经于2013年12月26日投入使用。项城站及周边设施早已建设完毕,静等全线通车 ! 客运简史 漯阜铁路客运始于1978年,当时每日上午8时从周口站发一列客车,下午从漯河返回。1985年3月28日,周项段正式通车,旅客列车通至项城。 1987年12月1日,项城至沈丘段开通,每日6时30分由沈丘车站正式发一列客车至漯河站,运距118公里,运行时间3小时30分钟,每列客车编组为10辆,计856个座位。周口铁路分局将其定为602/601次旅客列车。 1988年,沈丘至安徽界首段建成,漯阜铁路全线通车。 1993年4月1日,漯河至阜阳站间开行旅客直通列车,周口铁路分局自备客车体一列,编组9辆。同时,沈丘至漯河往返开行的602/601次旅客列车停运,但5月1日又恢复开行。 1997年,沈丘—郑州4741/4742次旅客列车开行,每日6时25分从沈丘发车,13时5分从郑州返回。 2002年—2005年,每年春节期间开行L53次沈丘—深圳临时旅客列车,累计运送旅客12万余人。期间还连续3年开行30余趟赴疆农民工专列,传送旅客5.5万人。 2003年,因漯阜线技术改造,漯河至阜阳6071/6072次旅客列车停运。 2006年1月18日,周口—北京K402/401次旅客列车正式开行。 2006年,沈丘—郑州4741/4742次列车停运。 2006年,周口—广州2506/7次旅客列车正式开行。 2008年底,周口—漯河—广州加开L7530/L467次临时旅客列车(2009年1月21日—2月19日加开)。 漯阜铁路通车时间表(河南段) 1975年2月5日漯河至周口段正式贯通,2116机车牵引第一列货车驶进周口站。 1975年4月漯河至周口段开始临运。 1985年3月周口至项城段竣工验收,1985年4月1日开始临运。 1987年3月项城至沈丘段竣工,1987年6月开通运营。 1989年元月23日沈丘至界首段建成,1989年6月2日运营。 2008年底,漯阜铁路正式纳入十二五计画,计画2011年前全部改造成电气化双线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 2014年6月28日上午9:00点,周口到上海的K1505、上海至周口的1506次列车开始售票。本列车7月1日正式开行。 2014年7月1日,周口到上海的火车正式开通运营。 2014年12月10日,又要增加3趟火车,分别是重庆北到南通的K664/1和南通到重庆北的K662/3;襄阳到青岛北的K1198/5和青岛北到襄阳的K1197/6;天津到信阳的K634/1和信阳到天津的K632/3,并且周口到广州的K1006/7也实现了往返K1008/5. 临泉支线 临泉铁路支线自漯阜铁路界首站南端引出,经田营、王集,至临泉站,新建线路全长约28公里,线路桥梁比约20%。新设田营、临泉2个站,预留王集站。投资预估算总额为8.0亿元。该项目由铁道部和安徽省合资建设,项目资金按总投资的50%考虑,铁道部和安徽省按65:35的比例筹集,安徽省负责依法征地拆迁工作并承担费用,征地拆迁费用经双方认可后计入地方股份。铁道部出资使用铁路建设专项资金,安徽省出资由省自筹解决;资本金以外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本文来自作者[梦之]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zhishi/202508-2226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梦之”
本文概览:1)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方针人口与城镇化目标: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201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6亿,城镇化水平约达到47%,城镇人口约...
文章不错《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4. 主要内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