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肾辖五脏(心、肝、脾、肺、肾)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作用。
肾气不足的几个常见症状:
1.神疲乏力,哈欠连连、记忆力下降
2.听力下降、耳鸣心烦
3.牙齿松动
4.掉发严重或者不到40岁就长了很多白发
5.腰部不适,经常觉得腰酸
6.性功能降低 ,性欲降低
7.常年觉得手脚冰凉等
以上症状,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三个以上,就说明你很有可能处于肾气不足的状态,需要补一补了。除了常见的食补和药补,经常按摩以下这些养生穴位也可以实现补益肾气,固精护肾的效果。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总结了多种养肾补肾之法,最后选择艾灸,认为艾灸养肾:温而不燥、厚而不慢!
《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疗效,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保健灸法,古称“逆灸”,就是无病而灸,在人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益脏腑从而防病祛邪、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称为保健灸法。如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艾草本身具有温经散寒之功,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所选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皆为肝、脾、肾经合穴,气海、关元、神阙为任脉之腧穴,同时也是脏腑的募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
使用灸法,正如《针灸大成》所说:“艾草,其药多为温热芳香之辈,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其补阳主力更著。”因此,常灸关元、气海等,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效果。
补肾气的最佳穴位配伍
足 三 里
定 位: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 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
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
三 阴 交
定位: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
神 阙
定位:为腹部肚脐正中,属任脉。
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主治:脾肾阳虚,症见畏寒肢冷、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泄泻甚至下利清谷,及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等。
关 元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
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配穴: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气 海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
主治: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羸瘦、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
注 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
肾 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肚脐平行。
功效:肾,肾脏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配太溪、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疗耳鸣、耳聋。
太 溪
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一般保健养生,一周艾灸3-4次;每次每个穴位最少灸20分钟。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补肾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也不去医院证实,就胡乱给自己开始补,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可是情况却不见好转,那么是否是方法选择的不对呢。当然补肾也需要一个过程,慢慢调理才能起到作用,想要补肾延年保健,艾灸疗法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鼻炎导致中耳炎
中耳炎是困扰很多人的一种疾病,现在患中耳炎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注意,经常用耳机,有时候洗头洗澡的时候还可能会不小心把水弄到耳朵里,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中耳炎,那中耳炎晚上疼的严重怎么办?中耳炎晚上疼怎么缓解?
1、艾灸止痛
如果中耳炎患者晚上疼痛严重,可以艾灸以下这些穴位,每个穴位艾灸2分钟:
下关: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耳门:位于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
听宫: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状。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脾俞: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外关: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中渚: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直上1寸处。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
2、服用止痛药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了中耳炎,晚上疼得严重,甚至伴随着其他疾病的疼痛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考虑服用药物治疗。
3、热敷
如果中耳炎疼痛放射至耳廓等部位,可考虑采取热敷的方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的程度缓解中耳炎引起的疼痛。
4、明矾花椒油
材料:香油一勺、花椒30粒、明矾一小块
做法:将明矾研成细末备用;取一勺香油在火山加热,然后放入30粒花椒,继续煎炸至花椒焦黄,香味四溢,加入明矾粉末搅拌均匀后关火即可。
用法:用卫生棉蘸取药水外涂于耳道,每天早晚各一次,三天即可治愈。
功效:明矾花椒油能对于治疗中耳炎有很好的帮助,2-3天后耳朵的疼痛症状就会消失。
5、中耳炎有什么危害
1.引起耳痛
中耳炎在中耳腔内发生细菌可爱染时,脓液不断增多,并直接压迫对疼痛敏感的鼓膜,会引起耳内阵阵疼痛,其疼痛一般呈搏动性疼痛。
2.影响听力
中耳炎一般不会导致听力完全丧失,但是会引起听力下降。听力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中耳炎影响到听力后,会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
3.引起耳鸣
中耳炎患者常有阻塞感,并有自听过响,还可伴有轻度低音性耳鸣,如果中耳炎引起耳内受损严重也可能出现高调的耳鸣。
4.可致面瘫
耳朵后面的骨头里,有面神经从耳垂深部的骨管里分布到面部,中耳炎加重或炎症向周围扩散就可能累及面神经,出现面瘫。不过这种几率一般不是很高。
5.造成语言学习障碍
婴幼儿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期,如果患儿有中耳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听力下降,从而影响语言学习能力。
耳鸣,脑鸣艾灸哪个穴位
鼻炎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不仅会有鼻塞、流鼻涕、多痰、头疼、嗅觉下降等不适症状,还会引起一些列的并发症,如: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鼻炎长期病,只能慢慢调养。
艾灸调理,迎香、鼻梁,印堂、肺俞
迎香穴:鼻翼外缘0.5厘米处,印堂穴: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皮肤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可以坐着灸,也可以躺着灸,坐着灸时,烟往上去,可能会熏着眼睛,需要闭眼;躺下灸,可一手拿镜子,一手持艾条艾灸。
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1月之后1周一次。若有不适,应该立即停止。体质不适合艾灸者慎灸,最后再喷点鼻诺棠就可以了。
1、耳鸣按摩什么穴位
1.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1.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1.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1.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1.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2、脑鸣按摩什么穴位
首先呢,建议大家可以在脑鸣的时候,按摩太阳穴。可以躺在床上,让自己的亲人帮忙按摩,真的很舒服,对缓解脑鸣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呢,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家里试一下,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脑鸣的人,尽量不爱去空间狭小,人多的地方。
脚底按摩是一直以来很火的一个按摩,因为脚底有很多的穴位,连接是人们全身各处,所以呢,如果脑鸣的话,我建议大家呢,可以去做一个脚底按摩,效果也是挺不错的,然后呢,建议大家在治疗期间呢,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切记不要上火,不要有过激的情绪反映。
3、耳鸣的病因分类
生理性耳鸣:在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处于极其安静环境时可以听到身体内部器官脏器维持其自然活动状态和血液流动时动脉受压所产生的脉动性声音或呼吸声、咽鼓管开放的声音等,这些均属于亚体声,为生理性耳鸣。
病理性耳鸣:任何外界机械性、噪声性、中毒性、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药物耳毒性及全身疾病等病因所引发的耳鸣均属于病理性耳鸣的范畴。药物引起的耳鸣:大剂量水杨酸能引起听力下降和诱发可逆性的耳鸣。耳鸣特点:多为中高频耳鸣、双侧,停药后耳鸣可消失。一般在每天口服400 mg以上水杨酸药物时才会出现耳鸣症状。外伤性耳鸣多发生在脑外伤后,可能与迷路振荡以及脑振荡有关。耳鸣的产生部位可在耳蜗、神经或听中枢,也可混合存在。有证据显示部分脑外伤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局部瘢痕,引起异常放电。
本文来自作者[婉如]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zhishi/202508-2000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婉如”
本文概览: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之功能,右肾辖五脏(心、肝、脾、肺、肾)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
文章不错《耳朵听力下降怎么艾灸》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