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慈禧太后的详细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慈禧太后的详细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一说出生于北京,一说出生于安徽安庆,一说出生于山西长治,也有说法生在宁波,而更多历史考证其出生于云南曲靖。[1]满洲镶蓝旗也有说法是汉族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
据云南曲靖文献记载,1834年,叶赫那拉·惠征任云南迤东道道员,驻节曲靖,翌年惠夫人于任所生长女慈禧。并雇男仆李午廷(曲靖城打油巷人)抱领。慈禧垂帘听政后,李午廷曾奉召在内务府仓储司任职,后来顶戴四品,官至芦沟桥税务署主管。[2]
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十六岁后,同其妹北上为宫女,住在圆明园。因为会唱南方歌曲,被皇帝注意,于是开始晋级。由于为皇帝生了儿子,并且会讨皇帝欢心,不久后就升为贵妃,众人称其为懿贵妃。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山东泰安一代也有慈禧存在,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六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忻,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忻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她也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她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集权。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机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母后干预。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荒唐决定。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战争之初慈禧借战事不利,把责任推给以奕?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光绪帝实际仍居于傀儡地位。
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后以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杀死荣禄;拘禁她本人,慈禧最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扼杀了“百日维新”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当她看到一份所谓的“洋人照会”,要勒令她归政,更是忍无可忍,对列强宣战。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团乞和。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
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就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决定了改革不彻底,同时清政府的腐败使许多改革措施在实施时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使中国主权再一次被严重践踏;东北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的“君上大权”,过渡期更长达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清朝恩承简介
叶赫那拉?金台吉(?-1619年),又译“金台石”、“锦台什”。叶赫那拉氏,杨吉e子,纳林布禄之弟,末代叶赫贝勒(东城)。后为建州努尔哈赤攻灭。
金台吉于纳林布禄死后即贝勒位。由于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氏是他的妹妹,因此金台吉与努尔哈赤是郎舅关系。但在1588年,鉴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势力逐渐强大,叶赫贝勒纳林布禄向建州索要土地未果,叶赫遂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然而,九部联军由于缺乏统一指挥、调动,被努尔哈赤以少胜多而击败,叶赫贝勒布寨此役阵亡。努尔哈赤亲自将布寨的尸体砍成一半后送回叶赫,双方由此结下不解之仇。
布寨之子叶赫那拉?布扬古即位之初曾尝试以许配布扬古之妹,有着满洲第一美女之称的东哥予努尔哈赤的方式与建州修好,后因东哥不同意而毁约。之后金台吉曾尝试与明朝联合,但明朝在萨尔浒之战失败后已被迫转为守势。
1619年,努尔哈赤偕萨尔浒击败明军之余威挥师叶赫。叶赫军出师不利,只好退守城内。金台石与布扬古分守东、西二城。在亲外甥皇太极劝降失败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在命攻打东城的建州军使用挖掘洞穴的方式使叶赫城墙最终塌陷,建州军因此攻入东城。
金台吉拒绝投降,并放火,建州诸将皆以为金台吉自焚而死。火灭,金台吉趁机逃跑,被建州军队发现并俘获,随后被缢杀。布扬古见东城已陷,只好开城投降。至此,叶赫部灭亡。其子尼雅哈率叶赫部降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尼雅哈的儿子就是康熙年间大学士纳兰明珠。
明神宗闻叶赫城破,命给事中姚宗文亲至塞外寻找叶赫子孙。查得金台吉之子德尔格勒有二女嫁至蒙古,各赐白金二千。明朝大臣还奏请为金台石、布扬古立庙,又以哈达余脉王世忠为金台吉妻侄,授游击之职。
恩承,全名叶赫那拉·恩承,字露圃,谥文恪,号履堂,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恩承在乾隆年间开始担任官职,先后担任过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户部侍郎等职。在嘉庆年间,其继续担任要职,如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恩承在清朝政治舞台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手腕,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作为和珅的得力助手,恩承在政治上紧跟和珅,共同推行一系列政策,如整顿财政、加强中央集权等。
然而,在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被扳倒,恩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尽管如此,恩承在嘉庆年间的政治地位依然较高,继续在朝廷中发挥重要作用。恩承在清朝历史上的评价有多面性,有人认为其是一位有能力的政治家,积极推行改革,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其过于迎合权势,尤其是与和珅勾结,导致政治腐败。
简述和珅生平:
和珅少时家境贫寒,但其勤奋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其开始担任三等侍卫,乾隆四十年(1775年)升任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次年三月,其进入军机处,逐渐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
随着权力的增长,和珅的私欲日益膨胀,其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其在乾隆年间贪污了大量财富,成为当时的世界首富。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皇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最终,嘉庆皇帝赐和珅狱中自尽。
关于“慈禧太后的详细介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静白]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zhishi/202507-510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静白”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慈禧太后的详细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慈禧太后的详细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慈禧太后,...
文章不错《慈禧太后的详细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