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时诸葛亮等着司马懿迎战,司马懿就不去,天天该吃吃该喝喝,就不打仗。诸葛亮就着急了,想到了一个激将法,写了一封信,然后再包了一包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送过去,意思就是,司马懿就像个妇人一样畏畏缩缩,毫无男子气概,而出乎诸葛亮预料的是,司马懿居然淡定的笑了笑,还打赏了去送衣服的那个使者。
这件事很明显,诸葛亮要刺激司马懿,如果他当时暴跳如雷就去迎战,那就正中诸葛亮下怀,他司马懿没那么傻,所以在处理这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能忍的人,司马懿的观念跟现在销售的观念有点像,第一坚持,第二不要脸,第三坚持不要脸,然后你就成功了。
这个故事很符合司马懿一生的态度,他永远都不着急,也能够忍受任何人给他的耻辱,那是因为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所以在得到那个以前,他只能默默地坚守。
三国演义司马懿的故事
司马懿简介关于司马懿的故事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司马懿简介关于司马懿的故事
三国人物中,最为人乐道的,恐怕非诸葛亮莫属。其实在那个非凡时代,还有多个非凡人物值得一谈。司马懿就是其中的一个。
司马懿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宣皇帝。
司马家族,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此传了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隽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少时便出人头地。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生在东汉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南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长兄司马朗友善,亦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刚毅果断,英姿特立,不是你所及得上。汉献帝建安六年,司马懿22岁,被河内郡推举出仕担任上计掾,当时司空曹操征辟司马朗与司马懿兄弟。但司马懿隐忍待时,韬光养晦,装病推迟曹操所授官职,并索性告辞上计掾,回家养病。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第二次强制征辟29岁的司马懿为文学掾,职司教育曹丕经学的老师。据说,这次他又说他有风瘫症,不愿意起来。后来曹操发觉这是个花样,就派手下人跟他说,出来干就干,不出来干,就把他逮起来。曹操的习惯就是这样,人才要么为我所用,不为我所用,除掉,没有选择。他只好乖乖地就范。此后,_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期间,曹操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即不动身体就可以将头扭转一百八十度,认为司马懿心怀大志,日后终非池中物,起了猜忌之心。司马懿也深知曹操心意,所以处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史书说他至于刍牧之间,悉将临履,即是说割草、牧羊等小事,都亲力亲为。可见他当时在曹操手下战战兢兢的心态。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着炉炭上邪!侍中陈群、尚书桓阶上奏: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太子四友。此后,司马懿的仕途便一帆风顺,功勋官爵,扶摇直上。翌年曹操逝世,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同年十月,曹丕_汉,登皇帝位,改国号曰魏,并改元黄初。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和黄初五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翌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226年五月,曹丕去世,曹睿继位。是为明帝。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明帝太和二年,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太和四年
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青龙二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五月,吴军十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明帝派秦郎率二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翌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三年正月,曹睿病重,司马懿正在辽东作战,曹睿就连下五道诏书,召司马懿进宫,司马懿就乘一部当时最快的战车,风尘仆仆,直奔洛阳进宫。这时候,曹睿已经奄奄一息,说了一句特别令人感动的话,我终于把你等回来了。那时曹芳只有九岁,他就以后事相托。据有的史书描写,曹芳上去就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跟曹家几代,已经从开始时的处处提防到现在亲密无间了。于是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好戏由此才开始!
当时曹睿把曹芳托给两个人,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氏宗室,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从曹睿的角度来说,他这样考虑也很周全。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最能干的人,有这两个人来辅佐自己的孩子,稳当。
曹爽和司马懿相处怎么样?皇帝是一个小孩子,所以皇权是一个虚位,那国家大权就转移到两个人手里,谁来掌握这个大权?就构成两个人之间的纷争。这时,从资历、年辈、能力、声望来说曹爽都不如司马懿。但是曹爽是曹氏宗室,如果说代行皇帝权力,那么曹爽比司马懿更名正言顺。
后来史书记载,因为曹爽不愿意把权力跟司马懿分享,而且司马懿对他也造成压力,一个长辈,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他得想办法把司马懿架空。他把理由说得很堂皇。司马懿德高望重,年辈又高,地位反在我下面,这不好啊,我很不安啊,应该提高他的地位。让司马懿担任大司马,三公之一,执掌军权。又有人建议,说前几任的大司马,都死在任上,好像不祥。再往高搁一点,搁到太傅。太傅可以解释为帝师,很高了。太傅就是那些功劳特别高的,半退休状态。当时行政机构是尚书省,主持这个机构的叫录尚书事,等于国务院负责人。把司马懿抬高到太傅的位置,不合适再管事了。录尚书事就到了曹爽的手里。曹爽把自己的一批亲信都提拔起来,放在要害的位置上。这样整个行政架构就到了他手里了。曹爽尽力削弱司马懿,而司马懿的态度却非常谦卑,任由曹爽挤兑。司马懿是一个心思很深的人。在他看来,曹爽夺权对他正是个机会。如果说,曹爽不那么进逼他,可能他的机会反而少。要使你的对方消退下去,先要让他扩张开来。像吹一个气球,它吹得不够大的时候,很有弹性,不容易把它弄破。要把它弄破,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吹,气球太大了,太漂亮了,再吹大,轻轻一捅,砰就爆了。让对方无限膨胀,无限扩大,司马懿采取了两种方针。一个是在朝政方面,他保持退让的状态,当时何晏、丁谧、毕轨、邓_这些人都是曹爽提拔上来的,算是京城中的名士,威风到不得了,个个风度闲雅,谈吐动人。何晏是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但这些文采出众的人,参与到政治中,真行吗?在司马懿的鼓励下,曹爽就不断地膨胀起来,郭太后被他迁到永安宫去了,得罪了太后,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时还处在三国时代,在对外作战时,司马懿都坚持自己领兵去打仗。从曹操以来,曹操、曹丕、曹睿的时代,他都是这样做。现在曹芳时代,打东吴,他也要亲自挂帅。当时朝臣有人劝他,这么大年纪了,派别人去。但司马懿坚持。他知道,战争对一个政治***来说,是建立威望的最好机会。通过战争的胜利,他可以让朝野维持对他的敬服。这种威望是深植于人心的。于是,正始二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正始四年九月,司马懿率军征吴。有个故事,司马懿打了这两仗,然后就躺倒不干了。据说,风瘫症又发作了!
早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得过一次风瘫。后来证明那是装的。这一次,曹爽又想证实。正好有一个叫李胜的到荆州去做刺史。李胜拜访,司马懿坐在那儿,李胜进来,他要站起来表示礼貌,站不起来,丫鬟把他扶起来。他跟丫鬟说要喝水,丫鬟就端了稀粥来。他端起来喝,点点滴滴都喝不进嘴,沾得满身。瞧上去就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李胜说,我要到荆州去,太傅是国家的栋梁,您病成这个样子,我心里很难过。司马懿说,你要到并州去,并州那地方跟胡人相接,您小心一点啊。李胜看他牛头不搭马嘴,眼泪都流下来了,回去就告诉曹爽,说太傅形神已离,神不附体,不足为虑。曹爽听后大喜,对司马懿戒备之心便松懈下来。
六年后的嘉平元年正月,皇帝曹芳出城给他父亲扫墓。曹爽兄弟也跟着去了,没带多少兵。洛阳城内立刻就动起来了。只见司马懿骑着一匹马,白髯飘飘的,精神矍铄,哪是个风瘫的病人,直奔皇宫找了郭太后。让郭太后下诏,说曹爽兄弟居心叵测,危害国家,要废除他们。虽然曹魏自建朝后,就规定后宫不得干涉朝政。但他只要把诏书拿到手,就算是有了一个合法手续。太后本来不管国事,又是武力相逼。她本来对曹爽有意见,说废就废了。
与此同时,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也是一个狠家伙。一直担任中户军,禁军的一个首领,这部分禁军是一个基本可用的骨干武装。同时,司马师还暗下养了三千死士,分布在民间。加起来武装力量就已经可观。再加上司马懿威望高,派使者拿了太后的诏书,到曹爽手下禁军将领那里直接把兵权给收了,那些人不敢动。一瞬间,整个京城大权落到司马懿手里。
当时,朝廷大臣大多是跟曹爽的,但司马懿一动,就没有什么人敢有动作。这也是司马懿的威望所在。也有人在做另外的判断,当时很重要的人物是大司农桓范,也是三公之一。原是曹爽父亲曹真的属下,足智多谋。桓范趁着洛阳城还没安定下来,就匹马出城了,跑到曹爽大营去了。桓范一走,蒋济去报司马懿说,桓范脑子明白得很,他一去恐怕大事不妙。司马懿胸有成竹。他说桓范虽说有才能,可是他跟曹爽历来面和心不和。曹爽不是一个能用人的人,哪想得远。如果说曹爽一直听桓范的话,哪至于有今天。本来就不听,现在也听不了,不足为虑。桓范出的主意可真是很厉害。当时皇帝跟曹爽在一起。桓范说,您赶紧带着皇帝到许昌,许昌就是原来曹家最初兴起的地方。然后让皇帝发布诏令,说司马懿叛乱,以皇帝的名义发诏书平叛。这是很厉害的一招。因为司马懿是通过太后发出的诏书,从法理来说是不充分的。
曹爽犹豫不决。他还在等消息,司马懿到底拿我怎么办?这时司马懿就派人去传递消息。意思是你是国家的元老重臣,是皇室,司马公不会对你怎么样,可安享晚年。司马懿去送传递消息的使者,还指着洛水起誓,要是伤害了曹家兄弟,我们全家不得好终。曹爽心动了,与其去冒那个险,还不如平平安安的,就在京城里做一个富家公吧。实际上,曹爽一开始无限膨胀,但他内心还是脆弱的。这时,他心里很害怕,不想再跟司马懿斗下去。于是没有听桓范的话,投降了。回到洛阳便被软禁。不久,他的亲信,宦官张当,告发他怎么监视皇帝,谋篡皇位,叛逆罪。不仅仅是曹爽一人,曹家兄弟,曹爽亲信,何晏、丁谧、邓_、毕轨、李胜、桓范全都算进去了。这时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狠。这些人后来一律被杀,而且很多人因为连坐灭族了。
从此,朝政大权尽落司马懿之手。不过,过了两年他便死了,享年七十三。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到司马炎那时,水到渠成,来一个禅让仪式,学曹丕。司马家族的夺权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曹家夺权的翻版。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从他五十多年的经_,很多跟老子哲学对应。如道德经_上善若水里说的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居善地就是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位对你最合适。心善渊,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给别人看出来。动善时说要善于把握行动时机。
如此看来,谁还敢说老子只会说无为而治?证诸司马懿一生,老子简直是权谋宗师呢!
三国司马懿的5个故事!!
问题一:《三国演义》中与司马懿有关的故事内容 第39司马懿首现曹操封文掾(官名)
第67曹操平定汉司马懿劝曹操乘势攻西蜀曹操士兵劳累由拒绝提议
第69曹操让自亲信王必负责掌管御林军司马懿提异议认王必堪重任曹操没听
第73曹操知刘备称王准备征讨刘备司马懿献计让曹操联合东吴起付刘备曹操采纳计谋自吴、魏两始联合
第75曹操知于禁庞德关羽击败恐慌甚至想要迁都躲避关羽攻势司马懿则认必惊慌应该尽快让东吴孙权所作牵制关羽曹操打消迁都念
第77孙权杀害关羽关羽送给曹操司马懿提醒曹操认东吴移祸计孙权真目打算让刘备迁怒于曹操并献计让曹操厚葬关羽转移刘备视线
第78曹操临终召集众臣托付事司马懿其
第80曹丕准备接受献帝禅让帝位司马懿建议曹丕应该先假装绝避免百姓议论
第85刘备世消息传曹魏司马懿建议曹丕立刻进攻西蜀并提五路进兵计企图让西蜀防胜防计诸葛亮破解
第86曹丕准备征讨东吴司马懿劝曹丕御驾亲征曹丕征留司马懿朝朝切事务都由司马懿决断
第91曹丕临终事托付给司马懿等继承皇位曹睿却诸葛亮、马谡反间计怀疑司马懿反叛华歆等怂恿前司马懿防查看并削司马懿兵权
第94曹魏诸葛亮妙计屡战屡败曹睿才想起司马懿立刻旨司马懿官复原职司马懿任久即迅雷及掩耳势解决企图反叛孟达并准备与诸葛亮战
第95司马懿进军蜀军要街亭由于马谡战术失误街亭司马懿攻陷司马懿进逼诸葛亮所西城诸葛亮已设空城计司马懿产疑惑战自退
第96-104曹真直服司马懿并屡屡司马懿争功每都司马懿略胜筹司马懿始应诸葛亮北伐虽用尽各种奇策终究没能赢诸葛亮诸葛亮每北伐都抗拒原断司马懿曾经忌惮诸葛亮派前往都散布谣言让蜀帝刘禅召诸葛亮诸葛亮第六北伐使用木牛流马作运粮工具准备司马懿展持久战司马懿看诸葛亮意图直坚守误判蜀军行贸险些诸葛亮烧死谷幸亏降雨救司马懿命司马懿再战甚至诸葛亮送衣服嘲笑司马懿司马懿并理久诸葛亮度劳累病逝司马懿知始追击蜀军却见诸葛亮木像吓惊失色立刻退军
第105曹睿司马懿屡立战功封太尉
第106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独立公孙渊打败公孙渊朝曹睿已经病危曹芳托付给司马懿曹芳即位曹家宗亲曹爽始受重用司马懿始韬光养晦低调行事甚至于曹爽亲信面前装作病重消除曹爽自戒
第107曹爽护送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父亲司马懿趁机发难派自亲信占领曹爽兄弟军营并派召曹爽京曹爽认司马懿加害自京城久司马懿即曹爽族灭门并曹爽亲信尽数诛杀自魏权全部落司马懿手魏夏侯霸曹爽亲戚关系畏惧司马懿加罪于自投降蜀
第108司马懿染重病临终嘱咐两两司马师司马昭要料理政便世
问题二:三国演义司马懿的故事简要 人物简介: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人物生平:
1、早年经历: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晋武帝司马炎诏书说:“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马懿少年时和著名隐士胡昭关系很好。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被谋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掾。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而据《魏略》则记载,司马懿好学,曹洪自以为才疏,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打小报告,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见曹操为其效命。
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5]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忌,司马懿在此关键问题上可能早就表示支持曹操,逐渐被接受重用。
2、奇策善谋: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了刘璋,蜀人未归附而又争夺遥远的江陵,这是破蜀的机会,不可错过。今若在汉中陈兵 *** ,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好机会,事情是可以成功的。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曹操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未从其计。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
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具体有关司马懿的故事 孔明秋夜祭泸水
司马懿智擒孟达
孔明智败司马懿
仲达兴兵寇汉中
问题四: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有什么故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 故事
1、第一次对决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率军攻魏,包围了曹魏部署在祁山地区的贾嗣、魏平部,并用木牛运输粮草,以保障其后勤供给。
当时,曹魏的国家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东南方向要防备东吴,西北方向还要防备鲜卑。而恰恰在此时,主持对蜀汉作战的大司马曹真生病(历史上真实的曹真绝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么无能),于是魏明帝曹睿将司马懿从荆州调来,让其坐镇长安,统一指挥张A、费曜、戴陵、郭淮等部,主持抵御蜀军。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魏明帝对司马懿给与了高度信任,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接受重任后,即以主力救援祁山。鉴于当时的军事态势和蜀军特点,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食有限,于是将此战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凭险坚守,不与蜀军主力决战,逼退蜀军就算完成任务。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进军的消息后,留下一部继续进攻祁山,自己则亲自率军迎战司马懿。起初,司马懿部将郭淮、费曜等抄袭诸葛亮,但被诸葛亮击败,蜀军乘机收割了上的麦子。随后,魏、蜀两军主力在上以东遭遇。
此时,司马懿在初战不利的形势下,立即收兵据险防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只得率军退回。而司马懿也尾随诸葛亮到达卤城。此时,老将张A建议:“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资治通鉴》)主张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诸葛亮的后路,不应该只尾随而不敢追击。
对于张A的建议,司马懿并不听从,还是继续尾随诸葛亮,追上蜀军后,司马懿还是不与诸葛亮交战,而是选择在山上扎营,继续据险不战。司马懿此举令众将极为不满,甚至说出了“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资治通鉴》)的话。
到了这年五月,司马懿派张A攻击围祁山的蜀军,自己则亲自率中路军与诸葛亮正面对峙,在部将的纷纷要求下,司马懿率军与诸葛亮蜀军正面交战,不料魏军大败,被俘三千人。于是司马懿随即退军保卫大营,继续坚守不出。至当年六月,蜀军后勤补给困难的致命问题再度凸显,全军粮尽,诸葛亮只得退军。司马懿令张A追击,但张A在木门被诸葛亮设置的伏兵射杀。
纵观两人的第一次巅峰对决,司马懿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利用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的弱点,将......>>
问题五:《三国演义》中与司马懿有关的故事内容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有一个故事我很喜欢:却说诸葛亮见军中运粮不便,便去查看地形,忽然他看到一个形状像葫芦的山谷,这正是葫芦谷。他回到大帐,叫来两名将士,把一张画好的图交给他们,让他们领一千木匠,去制造图上的木牛流马,用它们来运粮。木牛流马是经诸葛亮改进的独轮车,它能运粮、载人,又不用喂食,非常方便。
却说司马懿见诸葛亮不来挑战,正在纳闷,忽然有人对他说:“诸葛亮正在用木牛流马搬运军粮。”司马懿大惊,急命张虎抢了几匹木牛流马,然后按照它的尺寸、厚度制造,不到半个月,他们就做好了两千多匹。于是司马懿命岑威领一千军也用木牛流马搬运军粮。诸葛亮知道后大喜,把自己提前安排的计策告诉了王平、魏延等人,命他们依计行事。
此时岑威正驾着木牛流马搬运军粮,突然,王平杀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死大半,岑威也被王平一刀杀死。司马懿得知,急忙派兵来追。王平见了,马上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了一圈,就撤退了。魏军不去追,只顾着推木牛流马,可是推不动。突然鼓角喧天,魏延领兵杀来。王平也杀个回马枪,魏军打不过,只好丢下木牛流马逃走。王平等魏军走远,又把木牛流马的舌头转回来,木牛流马又动了。司马懿听魏军打了败仗,夺不回木牛流马,只好亲自去追。追到半路,一声炮响,张翼、廖化杀来,司马懿打不过,逃向密林。廖化追来,举起大刀就砍,一刀砍到了树上,等他拔出刀来时,司马懿已经跑远了。
这一仗,诸葛亮大获全胜,夺得不少粮草。从此,任诸葛亮百般叫阵,司马懿再也不敢迎战。
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诸葛亮深通兵法、足智多谋,王平、廖化等人武艺高强。
问题六:三国演义司马懿有名的故事 诈病赚曹爽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r、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
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
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人以为明公原来的风疾复发,没有想到贵体病成这个样子!”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卧病,死在旦夕。君当屈身守并州,并州接近胡人,应妥善为之戒备。恐怕不能见面了,把儿子师、昭托付给你。”李胜说:“我说的是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我年老昏迷,不解君言,今回守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接着流涕哽咽。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公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对宣帝未加戒备。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
大司农桓范出城去投曹爽,蒋济担心道:“智囊往矣。”司马懿则说:“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君为周勃矣。”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
问题七:三国演义司马懿的故事简介 低于500字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出身于东汉以来累世为二千石的豪强家庭,其父司马防官至京兆尹。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代汉,司马懿任丞相府长史,又为督军御史中丞。黄初七年(226年)曹睿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互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追尊司马懿为“宣帝”。
问题八:三国演义曹真与司马懿的故事 司马懿和曹真之间有2件事让我印象最深,第一,当司马懿和曹真一起攻打蜀国的时候,诸葛亮故意诈逃,司马懿发现了,但曹真不信,于是他们两个打了个赌,蜀兵要是来攻,曹真就把魏帝赐的玉带给司马懿,而司马懿输了就会扮女人,十天之后诸葛亮就来袭来,曹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第二,当曹真生病快过世的时候,魏帝决定由司马懿顶替他,司马懿可开心了,但是他要曹真真心交出大都督印绶,于是他去看曹真,满脸担忧,希望曹真快点病好,曹真就被骗了,大言应该由司马懿担任大都督,司马懿于是将实情相告,曹真却也死得安心咯。。。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部将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将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李胜说:“当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非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几天,他又说:“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晋书·宣帝纪》)。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本文来自作者[素颜倾城]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yule/202508-1787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素颜倾城”
本文概览:据说当时诸葛亮等着司马懿迎战,司马懿就不去,天天该吃吃该喝喝,就不打仗。诸葛亮就着急了,想到了一个激将法,写了一封信,然后再包了一包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送过去,意思就是,司马懿就像...
文章不错《司马懿忍辱受衣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