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

网上有关“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大丈夫典型事例有:

1、文天祥慷慨赴死

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

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

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2、于谦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3、司马迁著《史记》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丈夫的特点

大丈夫,拼音为dàzhàngfū,意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见《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出自老子《老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这里大丈夫是指每个人只有具备厚实的信德,才能将仁、义、礼、智这四德都培养起来,顶天立地行于世间,成为“大丈夫”而当“大丈夫”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人群,整个社会能够守住天地之信,守住自然之信,也就是人类道德文明复兴之时。

《入京》

(明)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于谦时任山西巡抚,却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时的社会风气,地方官进城奏议时,都要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打通气节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而于谦进京,总是两手空空。有人就劝他带些山西名产手帕、线香和麻菇,进京后分送朝臣。于谦于是写下《入京》这首诗作答:“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敢空手去见皇上是因为自己没有小辫子被人抓,没有渴求往上爬.

诗意: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关于“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立蓉]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yule/202507-12847.html

(16)
立蓉的头像立蓉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立蓉的头像
    立蓉 2025年07月31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立蓉”

  • 立蓉
    立蓉 2025年07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关于大丈夫...

  • 立蓉
    用户073112 2025年07月31日

    文章不错《大丈夫的典故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