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能广泛学习,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这样就能明白很多的道理,而不至于在行为上犯过错。

出自:《论语》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博闻强识的君子就会每天自省,(用这种方式来提炼自己),这样就会神智清明,品格高尚而行为不会犯错误。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语出先秦·荀况《荀子·劝学》

意思: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

原文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后世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其为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诸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本文来自作者[芷秋]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wiki/202508-22370.html

(10)
芷秋的头像芷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芷秋的头像
    芷秋 2025年08月24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芷秋”

  • 芷秋
    芷秋 2025年08月24日

    本文概览:如果能广泛学习,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这样就能明白很多的道理,而不至于在行为上犯过错。出自:《论语》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芷秋
    用户082401 2025年08月24日

    文章不错《一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