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每回章节概括简写

西游记每回章节概括:

1.猴王初问世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2.官封弼马温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3.大圣闹天宫

悟空与二郎各显神通,大战不休,不分胜负。太上老君从空抛下金刚套,将悟空打倒。玉帝命天兵将悟空押上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却丝毫无损。群仙献策,太上老君将悟空带回兜率宫,投入八卦炉中,用三味真火烧炼,不料过了四十九日,猴王依旧活泼乱跳地蹦出丹炉,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盛怒之下打上灵霄宝殿。

4.困囚五行山

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天宫举行安天大会,欢庆收服妖猴,天下太平。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历经雨雪风霜。

5.猴王保唐僧

悟空经观音指点,愿皈依佛门,日夜等待取经人。玄奘路经五行山,揭起如来的压帖,救出悟空,为他取名孙行者。师徒同行,夜宿农舍,一道白光中,唐僧的白马消失,悟空寻到鹰愁涧,与小白龙恶战,不曾取胜。夜间,三强盗来打劫农舍,悟空打死全部匪徒,唐僧责他杀生,悟空赌气离开师父。

6.祸起观音院

师徒二人来到观音院,金池长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长老炫耀袈裟,长老顿起贪心,将袈裟借回房中观赏。金池长老为占据袈裟,命众僧纵火,想要烧死唐僧师徒。悟空到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师父,又吹起神风,将观音院烧成一片瓦。长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宝袈裟早已被黑风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黑熊怪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悟空请来观音,收服了黑熊怪。

7.计收猪八戒

悟能救出高**。高老汉夫妇招赘悟能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现出真面,吓走了宾客,高**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将高**锁在后花园,不许她与父母家人见面。悟空与师父来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计,弄清了猪悟能的来历。猪悟能曾是天蓬元帅,只因调戏嫦娥,被发下界,错投了猪胎,经观音点化,等候取经人。唐僧收他为徒,给他取名猪八戒。

8.坎途逢三难

黄风岭上,刮起一阵怪风,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为救师父,迎战黄风怪,被妖风伤了双眼。黎山老母变化的老妈妈医好了悟空的眼睛。悟空请来灵吉菩萨,收伏了黄毛貂鼠变成的黄风大王。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悟空与等候取经人的沙悟净几番争斗。观音的徒弟木吒赶来,说明了情况,于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净为徒,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9.偷吃人参果

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僧。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

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10.三打白骨精

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一纸贬书在手,悟空热泪盈眶。唐僧想起往日师徒之情,也不免伤心落泪。

11.智激美猴王

师徒三人去到宝象国,国王思念女儿,恳请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去国中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潜入水中。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悟空与八戒双战黄袍怪:原来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请二十七星宿将他召回天廷。悟空破除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师徒重归于好。

12.夺宝莲花洞

西进路上,八戒巡山,被莲花洞银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压住悟空,一面将唐僧、沙僧和白马掠回洞府。悟空挣扎脱险后,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将银角大王装进葫芦内,这时,太上老君赶来,收走了由炼丹的金、银二道童变幻的金角、银角大王。

13.除妖乌鸡国

乌鸡国“国王”冷落皇后,又不许太子和母后相见,往日的夫妻、父子情似乎都已付之流水。唐僧师徒投宿禅寺,夜半时分,唐僧恍惚入梦:只见芭蕉树下一口古井,青烟中一位已故的国王时隐时现,向唐僧诉说了被妖道推落井中的往事,恳请为他复仇。在太子进香之时,唐僧将太子请入禅房,出示已故国王交给唐僧的信物,太子偷偷与母后见面,述说了真情。

14.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龙王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观音,赚入洞内。

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15.斗法降三怪

师徒四人来到车迟国。国王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悟空携八戒、沙僧潜入三清殿,三人分坐神位,尽情享用供品。三位国师以为三清显圣,连连祈祷长生。悟空、八戒、沙僧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位国师。

16.趣经女儿国

师徒们西行途中,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中有了胎气。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愿以国相托,婚配这位御弟。女儿国王柔情绵绵,一再致意。唐僧虽为圣僧,却非木石之人,内心不免微泛波澜。但为取经大业,他毅然割断隐隐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

17.三调芭蕉扇

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悟空到积雷山找到入赘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请走赴宴。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依罗刹女所教之法将扇变大。却不会变小。牛魔王失金睛兽,忙赶回芭蕉洞。

牛魔王变成八戒,接过定扇,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牛魔王败走。诸金诸刚与天兵天将,将牛魔王收伏。悟空用罗刹女交出的宝扇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

18.扫塔辨奇冤

祭赛国金光寺中,僧人们衣衫褴褛,满面愁容,向唐僧师徒诉说一桩冤情:几年前一阵血雨过后,寺中塔顶的舍利子佛宝无影无踪。僧人们被罚受苦,沉冤难雪。为查失宝之因,唐僧虔诚地持帚与悟空进塔祭扫。至塔顶,悟空擒住一个小妖,得知佛宝被碧波潭万圣老龙王作法至潭底。悟空携八戒入潭,先礼后兵,与龙王之女乃圣公主及九头虫驸马交战。白龙马化做少年,入潭寻见乃圣公主,设计骗回佛宝,金光寺顶佛宝重放光芒。

19.误入小雷音

荆棘岭上,八戒挥耙开路,师徒们艰难行进。入夜,唐僧被树精摄入木仙庵内吟诗品茶,杏仙对唐僧一往情深,献舞呈歌,唐僧不为所动。天明始得徒弟们相救,来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后经悟空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20.孙猴巧行医

唐僧到朱紫国金殿倒换关文。悟空哄八戒到街前,见招医黄榜,遂揭下暗塞入八戒怀中,悄悄离去。八戒甚窘,只得带护榜官员们到会馆请师兄解围。悟空上殿,悬丝诊脉,用奇药医好国王疾病,并询知三年前国王的金圣娘娘被麒麟山赛太岁接去。于是寻至妖洞,几经周折,在金圣娘娘协助下,盗得妖王施放火、烟、砂的三个紫金宝铃,救出金圣娘娘。

21.错坠盘丝洞

唐僧独自化斋,错入七个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丝缠住。悟空前去救援,见蛛女们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斗,只作法取走蛛女纱衣。八戒闻讯,赶至泉中,与蛛女们水中战斗,不料也被蛛女用丝缠住。蛛女们明小妖抗抬唐僧,到黄花观师兄家去蒸食。悟空等打死小妖,救下师父。

22.四探无底洞

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称被强盗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却是妖精所变,在山寺中吃了两个贪色的和尚,并使妖风把唐僧摄入险空山无底洞。悟空先后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与师父成亲;再入洞变成桃子诓妖吞下,逼她放了师父。不想妖精再次摄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来历,遂上天宫告状,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悟空入洞,终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23.传艺玉华洲

玉华州国王下旨逐僧。唐僧师徒来到州境,扮成客商,住进小店。适逢三个太子领兵盘查,四人分别躲进米缸、衣箱、席筒、木柜内,被抬进宫去听候发落。夜间,悟空用隐身术潜入宫中,作法把国王、王后、妃嫔、太监及满朝文武顶上头发全部剃光。国王受此教训,自认排佛之过,礼遇唐僧师徒。

24.天竺收玉兔

天竺国园中一个不明来历女子的哭声,引起了唐僧师徒的关注。天竺国公主骑象择亲,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国王为公主和唐僧举行盛大婚礼。园中的女子在喜庆的乐声中,欲投河自尽,被悟空暗中救起。悟空变作老奶奶,问明女子身世。她原是天竺国真公主,一年前在父王为他举行的二十岁生日盛宴上,被黄风刮走。

25.波生极乐天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们到珍楼用斋,入宝阁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白经。他们重返灵山告状,佛祖却不责怪二尊者。师徒们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

扩展资料:

西游记主要人物:

1.孙悟空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困长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华,一日从中蹦出一只石猴。他发现了花果山上的水帘洞,被众猴尊奉为王,遂称“美猴王”。大闹天宫,将十万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请来西天如来佛祖解救,如来施法将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将悟空度人佛门,让去西天如来处取佛法真经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将他救出。悟空从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师弟猪八戒、沙和尚护佑师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2.唐僧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3.猪八戒

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被纠察灵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拥有投胎前的记忆和玉帝赏赐的兵器。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4.沙和尚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参考资料:

西游记--百度百科

?猴王的悲哀:兄弟虽多,知心的没几个

观音菩萨在灵山的地位不高是因为灵山有如来佛祖坐镇,所以显不出观音菩萨的地位。而观音菩萨在天庭的时候,因为她是灵山派来的使者,就像客人一样。天庭还是要给灵山面子,给观音菩萨一个很高的位置,因为观音菩萨是在代表如来佛祖,是灵山的形象代言人,所以观音菩萨在天庭地位高。观音菩萨在灵山的时候虽然他法力无边,但是她要听命与如来佛祖做事情,就像上级跟下属的关系一样。而观音菩萨在天庭是有灵山给她撑腰的,谁要是惹着他,灵山的人就会来算账,所以他说话硬气地位高。而且观音菩萨在人间能得到很多人的拥戴,他有群众基础。如果天庭不给他知道特别高的位置,恐怕下界的子民都会去信佛教而不信道教了。不仅如此,观音菩萨是有多重身份的,观音菩萨在成为菩萨之前,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慈航道人。这意思是说,观音菩萨在道教还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也是非常高的,他也是十二金仙之一,而十二金仙都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所以观音菩萨这么大的面子能不给吗。观音菩萨的法力也是非常高的,他一点也不比如来差,是他不想当佛祖所以才没突破那一层地位,他甘愿做一方菩萨,受到下界人民的爱戴。而且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还多次救了天庭,这样的恩德天庭必须尊敬他,不然太苛刻就说不过去了。

西游记开篇的这句话,大家看了这么多年之后,不知道是否真的明白。

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确实都是传世经典,不同的读者心中又都各有评价。许多人少年时代总会崇拜三国和水浒,这两部书中既有侠肝义胆又有儿女情长,再加上都是历史背景下的鸿篇巨著,自然在广为流传的同时又让人为之折服。

年龄大些的读者,也许更爱读红楼,阅尽世事之后难免慨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什么金戈铁马,什么江湖豪情,还不如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来的实在。

倒是许多孩子们最爱看的《西游记》总在无意间被轻视,那些妖魔鬼怪,上天入地的故事好像太过虚无,孩子们最爱的美猴王,在大人眼里难免幼稚。

其实,吴承恩自己曾说过:“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所以《西游记》里的故事并不浅显,反而总是折射着人间百态。

全篇咱说不起,暂且从先大闹天宫这段故事中汲取点营养。

先说造反者:

在动画片和影视剧中看到大闹天宫这段总是孙悟空1 VS everyone,既表现了其英雄盖世也让猴王脑门写上了三个字:

“真的惨”

其实,大圣也有小伙伴,在花果山悟空曾经邀游四海,访遍千山,结识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义结金兰,孙悟空居最末,牛魔王是大哥。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自称大圣。

分别是:牛魔王(平天大圣)、蛟魔王(覆海大圣)、鹏魔王(混天大圣)、狮驼王(移山大圣)、猕猴王(通风大圣)、禺狨王(驱神大圣)、美猴王(齐天大圣)。

按理说,异性结拜也得讲个旗鼓相当,再加上当时悟空也是下界为妖,找些兄弟结拜也不会挑些弱鸡,毕竟说是结拜,也无非就是求个互相照应,由此可见,“七大圣”的法力应该都不简单。

《西游记》虽然对牛魔王和悟空之外的五大圣没有详细介绍,不过原著对牛魔王的神通却有所提及。取经路上到火焰山时,土地神介绍牛魔王说过:“那牛王神通不小,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

由此看来,这七大圣都不是吃素的,可是为何没有人陪悟空出生入死,没有履行一下结拜诺言呢?

说穿了,无非是 世态炎凉 。

七大圣结拜之时,悟空正是学艺归来,春风得意的少年时光,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其他六大圣看着这个妖界的后起之秀也想攀些交情,想着没准日后能帮啥忙。

万万没想到,这猴子胆子大到不行,居然造反。悟空与天庭开战之后,其他人也就难免有些抵触这个愣头青,生怕惹火烧身。

大闹天宫的ROUND1悟空旗开得胜,这时六大圣都曾前来拜贺,只是后来逆风局了,这六大圣就再无影踪,所以说,悟空的几位结拜大哥是典型的“酒肉朋友”,另外,最让人寒心的是,悟空后来被压五行山下,他的这些结拜兄弟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和他扯上什么关系惹上麻烦,悟空自己都感叹:“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

也许,正是这段经历才让美猴王真正大彻大悟:什么狗屁情义,全是骗人,不如老老实实混正道,全倾全力保唐僧西天取经,争取早日告别个体户,当个公务员。

再看看悟空的对手们: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打不过他,而在取经路上孙大圣却屡屡向天庭求救?

简单说吧,公务员那些事大家都懂的。

孙悟空这样一个体制外人员突然来大闹公司,并且想当老板,其实在众仙家眼里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可是原本风平浪静的公司突然面临危机公关,谁愿意出风头呢?

大家想的更多的还是:明哲保身。

这里顺便提一句,受86版电视剧《西游记》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战斗力爆炸,打的天庭无可奈何,这何原著还是有很大出入的。

其实,在这场天庭保卫战中,天庭一直在吃轻敌的亏,他们一直没有派出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队员,即便是上场的替补们恐怕也没有发挥全力。

但有一个人应该是拼了命了,并且一出手就第一次抓住了孙猴。他就是半体制内人员:二郎神。

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间历来广为流传,虽然版本众多,但大体都是说: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思凡嫁给了凡间一个的男人,生下了他。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压在桃山底下,后来二郎神“斧劈桃山”,这才救出母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二郎神和他舅舅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他也始终没有在天庭当官,而是处于一种“听调不听宣”的状态,经营着自己的小势力,手下有与他义结金兰的梅山六兄弟,还有一千二百草头神。

二郎神之所以力战孙悟空,无非是想借此扭转母亲和自己在天庭的地位,让舅舅刮目相看。

二郎神在《西游记》中出场总共只有两次,这两次的反差却非常大,第一次是捉拿孙悟空,第二次是帮悟空捉拿九头虫。而且这两次的气氛也很怪异,第一次是仇人,第二次却像兄弟。且看原文:

可见二人在大闹天宫以后,五百年来第一次见面时毫无敌对之意,这就有点奇怪。

事情咱往前推,当初二郎神和孙悟空赌变化,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抓住了孙悟空,但是却在去天庭赴命前对手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那么这个搜山的结果如何却有提到。

其实,胜利之时二郎神不让托塔李天王帮忙,而让让梅山六兄弟去搜山,只是做了个表面工作,放了把火烧了花果山,猴子们却能各安天命,而火烧过的花果山看起来破败不堪,其实猴子却幸存了大半,托塔李天王也就没理由赶尽杀绝了。

可以说二郎神间接保全了花果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赌气回到花果山,很快就恢复了花果山的盛况,由此可见,二郎神真是留下了花果山的根基。对此,恐怕孙悟空心里是最清楚的。

不过,二郎神当时为什么要帮一个素昧平生的野猴子呢?想必也是英雄惜英雄,再考虑到俩人又都是在天庭不得志的“天涯沦落人”,交个朋友总好过结个仇家,所以还是手下留情了。

《西游记》里的好玩事实在是太多,总想着尽量精简,这期还是说了这么多。

至此,悟空大概也看透了所谓的人情淡漠,当年称兄道弟的七大圣在危难面前让他着实寒心,而与他惺惺相惜的二郎神却暗中给他留下一条后路,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情义,在两相对比之下已经再清楚不过,悟空从此再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大圣爷,他依然豪气干云,只是变成了更加理性,更加沉稳的斗战佛。

本文来自作者[悦琳琳儿]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wiki/202508-22349.html

(10)
悦琳琳儿的头像悦琳琳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悦琳琳儿的头像
    悦琳琳儿 2025年08月23日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悦琳琳儿”

  • 悦琳琳儿
    悦琳琳儿 2025年08月23日

    本文概览:西游记每回章节概括:1.猴王初问世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

  • 悦琳琳儿
    用户082311 2025年08月23日

    文章不错《西游记每回章节概括简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