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时期东吴著名的大将。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偷偷跑到军队中,混在士兵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出去打仗。当时敌人很强大,东吴的军队不敢前进。吕蒙真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走到队伍最前面,用手指着前面的敌人说:“这几个敌人算什么,我去把他们捉来。”吴军士兵一看是小吕蒙,连忙阻拦说:“这可不是闹着玩 的。敌人那么多,你一个人去太危险啦!”吕蒙却好像没听见一样,拿起大刀,冲向敌人的阵地。吕蒙边跑边喊,就像指挥着大队人马一样,敌人一看吕蒙呼喊着跑 来,还以为吴军士兵发动大规模的袭击了,吓得丢盔弃甲,放弃了阵地,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东吴军队大获全胜,吕蒙也因此受到赏识,后来就当上了将军。> >吕蒙自从当兵以来,四处征战,没有时间学习。有一天,对吕蒙说:“你从十五六岁起,一年到头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了,不能再不学习 啦!”吕蒙说:“我实在是因为军务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呀。”孙权摆摆手说:“我不是要你做个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只要你粗略地看看各种书,多知道一些事 情,能够拿历史作为借鉴就行了。你虽然很忙,但能有我忙吗?我每天还抽出点时间读书,觉得大有好处。”> > 吕蒙听了大受启发,开始发奋读书。每天一有时间,他就拿起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从前人的书里汲取知识。后来他读了好多的书,就连一些读书人也没他读的书多。> >后来,鲁肃做都督的时候,还用老眼光来看吕蒙,以为他只是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将。有一回,鲁肃路过吕蒙驻防的地方,同吕蒙聊天。吕蒙问鲁肃:“蜀国的关 羽对我们威胁很大,您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防止他的突然袭击?”鲁肃心想,吕蒙这个大老粗,能知道什么,我跟他说也是白说,于是懒洋洋地说:“到时候再说 吧!”吕蒙十分诚恳地向鲁肃介绍吴、蜀两国的形势,提出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非常佩服,不禁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我一直以为老弟只会带 兵打仗,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还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真是文武全才呀,已经不是当年的阿蒙了。”吕蒙也笑着说:“人们离别三天,便要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咱们两个人隔了这么久的日子没见面,老兄怎么能再用老眼光来看我呢?”
说的是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意思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才能表达别人已有进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深刻的意思。
从典故可以看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四层意思:
第一,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第二,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第三,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第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本文来自作者[涵菱]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wiki/202508-2088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涵菱”
本文概览:吕蒙,时期东吴著名的大将。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偷偷跑到军队中,混在士兵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出去打仗。当时敌人很强大,东吴的军队不敢前进。吕蒙真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走到队伍最前面,用手指...
文章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