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应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数+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金额数
(1)专门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2)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以月数作为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3)资本化率的确定(只针对所占用的一般借款而言)
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只占用了一笔一般借款,则资本化率即为该项借款的利率。如果这项一般借款为采用面值发行的债券,则债券的票面利率即为资本化率;如果是折价或者溢价发行了一笔债券,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将票面利率作为资本化利率,而应重新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并将其作为资本化率,计算公式为:
资本化率=(债券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当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债券期初账面价值-前期已计未付利息)×100%
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笔以上的一般借款的,则资本化率应为这些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如果这些一般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情况,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折价或溢价的金额作为利息费用的调整额。
(4)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
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在按资产支出计算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时,如果企业购置或者建造固定资产的资金除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外,还包括其他资金,此时如果资产支出大于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金额,就可能会出现计算出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大于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应予以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会计问题: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怎么理解?不要告诉我计算方法,我想知道怎么理解
是计算的核心,也是计算的难点。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是计算的核心,也是计算的难点,因为每笔一般借款被占用的时间往往会不一致,故需要对在不同时点被占用的一般借款按时间加权平均。计算中,可以天数、月份、季度、年作为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权数,只是在计算过程中,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与资本化率的口径要一致。即: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月初资产支出余额+当月资产支出算术平均数。
当你的借款中有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时候,你使用借款建造工程的时候,默认的是先使用专门借款,再使用一般借款。当你的使用的借款超出了专门借款后,这部分的使用的借款的金额×超出部分的借款金额占用当年的时间比例,得出一个加权平均数,如果存在多笔一般借款的话,把多笔一般借款按照上面的公式累加,就是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
关于“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秋莲]投稿,不代表千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2.hr8848.cn/wiki/202507-1097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秋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
文章不错《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为什么要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内容很有帮助